让更多年轻人爱上历史文化
“古猫陪你去看博物馆”创始人汤诗伟在四川省安岳县考察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木门寺。让更
金尼洋摄
“如果把古建筑比作烧烤,多年那斗拱就是轻人烤鸡心,梁架就相当于烤茄子,爱上而榫卯是历史烤这个动作……”在一条播放量超20万的短视频里,博主“何大爷课堂”用生动的文化比喻解释了古建筑的几个常见概念。
“这是让更我最初‘入坑’考古文博时喜欢看的视频。”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系学生小林说,多年他去山西旅游时被当地的轻人文物古建吸引,想要了解更多知识,爱上便上网搜索了相关科普视频。历史这些视频创作者用诙谐有趣的文化方式讲述专业知识,让小林产生了浓厚兴趣,让更萌发了进一步探索的多年愿望,“我想再去山西看一看那些从前被我忽略的轻人知识点”。
近年来,“文博热”在互联网持续升温,越来越多文博科普短视频受到网友喜爱。2024年“国际博物馆日”期间发布的《2024抖音博物馆生态数据报告》显示,过去一年,抖音平台的博物馆相关视频数量同比增长191%,累计播放量同比增长62%。考古学者和专家型导游在抖音科普文博知识,吸引了许多年轻人爱上博物馆,抖音博物馆打卡数同比增长34%,博物馆门票订单量同比增长149%。
“古猫陪你去看博物馆”是文博视频领域的资深IP,如今在抖音拥有超过50万粉丝。其创始人汤诗伟为北京大学考古学专业毕业生,曾任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古建研究所所长。2019年,汤诗伟辞职创业,打造“古猫”品牌,主要提供博物馆语音讲解服务,“就像一个文博专业的朋友在陪你逛博物馆”。
2021年,古猫短视频账号正式上线。当年7月,发表了一期介绍古蜀青铜立人的短视频,通过四川广汉三星堆的青铜大立人和成都金沙遗址的青铜小立人展开对话,阐释了两件文物的关联和文化内涵。这条视频获得11.5万次点赞,让古猫账号的粉丝数量迅速突破1万。
“我们发现以对话的形式制作内容,更容易碰撞出火花,于是把古猫作为一个捧哏的角色加入视频中。”汤诗伟说,后续系列视频反响很好,许多网友评价古猫的视频像是在讲相声,通过幽默的对话让人学到了知识。
在汤诗伟看来,短视频是传播文博知识的一种很好的方式。“讲述文物必须要配上画面,才能让人有直观的感觉。短视频传播范围很广,而且可以反复观看。”汤诗伟说,观看古猫视频的网友主要是年轻人,其中有不少中学生。一些中学老师把视频作为科普素材在课堂上播放,激发学生们对历史文化的兴趣。
如何平衡专业性和趣味性是科普创作的“痛点”之一。中央美术学院艺术史论专业大四学生安琪经常在网上刷到不同形式的文博视频。“太专业严谨的内容往往关注量少,而一些趣味性强的内容,可能在专业知识上存在错误和疏漏,甚至把野史传说作为吸引观众的噱头,让人产生误解。”安琪说。
考古专家的加入提升了文博短视频赛道的专业水平。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许宏、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许卫红等专家在抖音平台开设账号,向网友分享考古一线的故事。
古猫团队成员大多为考古文博相关专业,在内容创作中注重深度和准确性,据统计,文案创作人员每人每年的文献阅读量在3000篇以上。
趣味性对于古猫来说是更大的挑战。汤诗伟坦言,要创作出有意思的内容,必须关注时下的热点,了解观众的喜好。“视频制作交给年轻人去做,他们更有‘网感’,能做出真正吸引年轻人的内容。”他表示,“希望通过有趣的讲解,吸引大家走进博物馆,获得新知,对我们国家的历史文化感到发自内心的自豪。”
- [2025-05-17 06:11] 报道追踪:蹊跷的证明文件
- [2025-05-17 06:10] 腾讯视频改进并支持选集解锁 上海市消保委喊话优酷、爱奇艺等平台跟进
- [2025-05-17 06:04] 格式合同侵权 投诉量暴增 川渝消委会联合约谈“联联周边游”
- [2025-05-17 05:48] 持续高温旱情对秋粮有何影响?如何确保秋粮丰收?
- [2025-05-17 05:41] 慎选校外教育培训 这五大陷阱要注意
- [2025-05-17 05:35] 新华全媒+丨保障就位干劲足——多地春耕一线扫描
- [2025-05-17 05:25] 深圳市消委会投诉分析发现:培训机构仍是投诉热点
- [2025-05-17 05:25] 要保存数据,还是要保修?微软平板电脑主板损坏消费者面临两难选择
- [2025-05-17 05:19] 琉璃河遗址考古发掘现场负责人王晶 实证北京三千年建城史
- [2025-05-17 05:17] 2020年度国际质量创新大赛(中国区)颁奖会在京召开
- [2025-05-17 05:02] 农产品带上“身份证” 安全溯源扫码可见
- [2025-05-17 04:58] 假卖防疫物资+境外电信诈骗 他被判了12年
- [2025-05-17 04:50] 涉黄涉赌擦边球不断 直播平台饮鸩止渴拼流量
- [2025-05-17 04:50]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同心奔小康
- [2025-05-17 04:49] 又现低价陷阱!谨防家装合同变销售代理合同
- [2025-05-17 04:42] 索尼耳机被质疑未尽“危害后果”警示义务
- [2025-05-17 04:34] 二代大数据杀熟更隐蔽!上海市消保委呼吁出台算法规制
- [2025-05-17 04:31] 付“现金”返“摩豆” “摩捷出行”被指强制消费
- [2025-05-17 03:58] 微信朋友圈卖“尾单”冒牌奢侈品 犯假冒注册商标罪被判刑三年
- [2025-05-17 03:43] 农产品带上“身份证” 安全溯源扫码可见